2024年12月10日,外国语学院举办 “AI 语言大模型对于多模态翻译的启示与意义”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汪洪梅教授主持,外国语学院的全体硕士导师及研究生参加了讲座,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多模态翻译领域的前沿话题,为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注入新活力。
讲座伊始,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汪洪梅教授热情开场并主持活动,向在场师生隆重介绍了主讲嘉宾——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吉林省省部级领军人才陈彦旭。陈教授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与丰富经验,为本次讲座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,吸引着全体硕士导师及研究生认真聆听。
在讲座中,陈彦旭教授深入剖析了机器翻译与 AI 的互补关系,强调了智能体开发与教学之间的紧密关联。他指出,AI 并非是对传统翻译教学与实践的颠覆,而是强有力的补充与拓展工具,二者相互配合将为翻译领域带来全新的发展格局。陈教授还详细阐述了 AI 在多模态翻译中的广泛应用。从图片翻译、风格翻译上、语义翻译领域、逻辑和知识翻译和符号翻译方面,具体介绍了多模态翻译的应用。
展望未来教育与 AI 深度融合的趋势,陈彦旭教授强调了探索 AI 前沿教育领域的紧迫性与重要性。他指出,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教育模式必然会发生深刻变革,AI 将在课程设计、教学方法创新以及个性化学习辅导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。同时,陈教授着重提醒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绝不能动摇。扎实的语言功底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敏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,依然是翻译人才的立身之本。他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 AI 为助力,而非依赖,通过努力打好专业基础,提升自身综合素质,从而具备足够的能力去驾驭 AI,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个人的学业提升与未来职业发展。
在互动环节,师生们踊跃提问,就 AI 翻译技术的问题、多模态翻译实践中的挑战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整合 AI 工具等话题与陈教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。陈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,耐心细致地解答了每一个问题,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与指导。
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它不仅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,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,更激发了师生们对 AI 与多模态翻译领域的深入思考与研究热情。相信在这样的学术交流与探索氛围中,外国语学院将在翻译教学与研究领域不断创新,培育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翻译人才,为推动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来源:外国语学院
初审:陈嘉慧
复审:汪洪梅
终审:董安康